课程标准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和要求
1、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均须制定符合规范的课程标准,无课程标准的课程不得开课。凡教育主管部门已有指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课程,应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2、课程标准由各分院部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由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组织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成立编写小组,完成初稿的编写,再经各专业审核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最后将定稿的文档报教务处备案,经学院批准后执行。
3、课程标准编制要在总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前提下,立足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思路,统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深度和广度,注意兼顾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和继续学习的需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渗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缺失。
4、课程标准的编制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融入当代科学技术、工艺、材料的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课程标准要及时更新。
5、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课程标准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在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安排上有所创新,力求在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6、课程标准的结构样式,原则上应按照本规范指导性格式执行。要求文字简要、表意准确、名词术语规范。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及格式
1、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包括制定依据、适用对象、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实施建议、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等。
(1)制定依据 写明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适用对象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层次、专业等。
(3)课程定位 主要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阐述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哪些方面起到的支撑作用或明显促进作用;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4)课程教育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职业能力和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5)课程设计 主要说明:在确定课程内容深、广度的原则下,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理念要先进,要注重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思路要清晰,要体现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工学结合。
课程内容可根据课程特点由项目与任务或者情景与任务的层次构成,并注意相关的知识点包含拓展知识部分。
课程综合评价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主要说明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7)实施建议
围绕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说明,因一定特殊情况对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所作的调整意见等。
教学资源
说明目前已有和正在新建的教学资料、设施设备、网络等资源,以实现现代化、开放化、数字化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参考资料
主要说明:课程负责人请将所涉及的参考资料详尽的罗列,保证课程标准所涉及内容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如果资源涉及第三方权益问题,须将“课程资源使用授权书”[注]附后;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标准的内容不存在政治性问题;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标准的内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等公开场所传播与使用。
(10)课程负责人姓名
注:“课程资源使用授权书”须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和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姓名,第三方制作者名称,由第三方制作的资源名称以及著作权归属情况。
2.学校、课程负责人、制作方签名盖章
3.课程标准的格式(见附件)
三、课程标准的管理
1.课程标准是编写和运用教材、组织课程教学的依据,是实现课程预期教学目标的保障,为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经批准,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2.根据专业的发展变化,需要对课程标准做部分调整时,各分院部应事先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同时上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经学院批准后执行。
3.课程标准属学院基本教学文件,由学院管理和印发。
附件1:课程标准调整申请表
附件2:课程标准模板格式(2015)
附件3:课程标准修订汇总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