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要求,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家、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农院,有这样一群人,一直以来坚持爱岗敬业、潜心问道、静心教学,默默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让全校师生从身边先进中领略光荣、体悟崇高,引导老师和同学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的行为逐步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宣传统战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农院榜样之匠心铸师魂”主题宣传活动。第十三期我们走近踏实的“教书匠”——刘学锋。
刘学锋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城乡建设学院专任教师,建筑装饰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中国室内设计协会专家组成员。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英国365平台页面从事教学工作。从教16年来,刘学锋始终践行“认真做事、踏实为师”的信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追求进步,工作踏实、勤恳细致,悉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勇于承担教科研任务,善于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敢于创新。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践行了一名高校青年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以教为心”,教学科研成绩斐然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当前教学需要,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渊博的知识便难以为“师”。为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刘学锋老师在任职期间通过参加国家、省厅和行业举办的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来充实提高自己,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多次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培训和调研,及时了解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潜心钻研教材教法,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主持申报立项四川省第一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4部,主持申报并结题各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建设在线精品课程1门,主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项,主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主持申报创新教学团队1个,主持申报建设产教融合项目——校企合作工作室1个,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刘学锋老师积极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5项。取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专利10余项。独撰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4篇,国家级期刊5篇,省级期刊3篇。
“以赛促教”,打磨教师工匠精神
将课程教学与专业竞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刘学锋老师坚持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将技能竞赛内容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开发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和切合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案例和实训任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形成了“竞赛-教学-教研-教改”的专业教学过程。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比赛项目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若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2019年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以思笃行”,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以情感人”,授徒育人润物无声
在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刘学锋还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素质教育。从生活到学习、从思想品德到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给予学生无私的帮助与指导。考试过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些学生会跑去求情,请求在阅卷时手下留情。“我会帮助这些学生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有的是没有认真学习,也有的是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效率低。”刘学锋老师把自己的备课笔记借给之前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他将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经过共同的努力,这些学生都顺利地通过了补考,并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也从最初的认为刘老师不尽人情,到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堂教学以外,刘学锋老师多年担任艺术设计协会导师。“学生们平时忙于上课,没有完整的时间进行协会活动,所以我们利用暑期两个月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各种课外设计项目。”学生们从一开始一无所知的“设计小白”,到最后熟练掌握各种实践项目的设计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育政策与乡村振兴大环境对土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刘学锋老师在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元素,更好地实现了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互补。“竭尽其简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地白沙,凝缠成一方净土。”一首首朗朗上口小诗,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意境之美,感受到每一个设计灵感的来之不易。
刘学锋老师用自己对每一堂课的打磨和积淀,对每一次教育活动的精益求精,为教而学,为教学而研究,带着自己生命的温度去从事所爱的教育事业,做一名踏实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