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英国365平台页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农院榜样 >> 正文
【农院榜样之科研篇】鲁志平:科研引领、助力教学、共促发展
来源:畜牧兽医学院 责编:夏静 发布时间:2021-06-15

鲁志平,我校畜牧兽医学院专职教师,中共党员,高级兽医师,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兽医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理事、四川省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畜禽主要疫病净化工作专家组成员、四川省“10+3”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四川省动物包虫病防控专家、四川省畜牧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德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鲁志平积极推动课程建设、科学研究,从教以来,主要讲授《养猪与猪病防治》《动物疫病总论》《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并编著出版《家畜环境卫生学》《现代畜牧兽医科技发展与应用研究》等专著。

“目前开展的怎么样,接下来向哪个方向做?”,在学校柳城校区现代畜牧大楼实验室乌骨鸡养殖舍,畜牧兽医学院鲁志平老师和汪熙来、巫德胜等学生讨论校外科技项目研究进展,在经过仔细讨论和研究后,反复修改技术方案。像这样的情景,经常会出现在鲁志平的办公室、实验室、养殖舍。鲁志平作为一线科研与教学型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参加自然科学研究相关课题,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比赛均荣获省级奖励。

“发挥科技优势助乡村振兴是我们涉农高校科技人员的责任。畜牧兽医教师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利用科研成果助力畜牧业发展,只有贴近生产一线,服务生产一线,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鲁志平始终坚持深入开展科研工作,除经常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科技项目外,他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几乎都放到科研项目开展和教学上。

鲁志平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主动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课后等业余时间,深入到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开展科技服务,多次赴甘孜州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开展藏区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克服高原缺氧、气候寒冷等困难,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了当地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与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水平,受到当地农牧民的高度评价。通过现场培训、技术推广、现场指导等将畜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农牧民和农技人员,累计培训兽医技术人员达3000余人次。

兽医疫病防控科学既是前沿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既要连接“天线”,又要接触“地气”,鲁志平常常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掌握前沿技术,又要结合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技术推广与应用,将更多、更好的科技论文写在养殖场,写到高原牧场,写入雪山草甸,写进养殖户心间,写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用最牛的技术解决“最被瞧不起”的问题,用“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支撑起“高大上”的养殖业。

投身兽医科学事业后,鲁志平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与团队开展多项开创性工作。入职后,先后开展了“四川山地乌骨鸡高效养殖核心技术研究”“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兽共患传染病综合防控研究”等重大项目,积极参与到科研平台和学科建设中,为我校“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鲁志平与研发团队针对乌骨鸡存在的各类瓶颈问题,经过多年攻关,创建了珍稀特色禽种两系配套、杂交优势利用的简化育种技术程序和规模化生产急需品种的“3+2”模式;研制了具有消除免疫抑制、调节消化功能、改善肉品质等优势的绿色制剂,开创了“新型微生态制剂+新型饲料添加制剂”的“双新”制剂系统应用技术;建立了乌骨鸡养殖“绿色、健康、自然、安全”的新型技术理念,探究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机制,研制了多个纯中药制剂,并建立了“减抗+代抗”梯度技术措施,构建了精准“预防+诊断+治疗+用药”四位一体绿色养殖技术;创新性研制出乌骨鸡专用配套设施,制定了设施“五化、集成联用”技术体系;建立了“以综合养殖技术为核心、以高效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载体、以产联式发展模式为驱动”的高效技术体系及健康养殖示范。成果广泛用于全国50余个县区,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成果荣获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近三年来,鲁志平主持的多项成果分别荣获遂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遂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遂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天府畜牧兽医科技奖二等奖1项、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等多项荣誉,因此被评为2020年度英国365平台页面“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鲁志平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为我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唯一一名“80后”人选。

截至目前,鲁志平主持参与部、省等各级项目30余项,近5年18项,在研9项,科技成果评价16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及学术成果奖1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县级科技进步2项,学术论文成果奖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近5年36篇,合著专著3部;在工作中成绩突出,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千名领军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获得科技项目、创新创业比赛、技能比赛获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