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她是鸡群眼中可靠的“白衣天使”;是同事眼中热心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眼中亲切的“好阿姨”。她就是我们农凤鸡舍的指导老师-养鸡专家周老师。
周大薇老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硕士、高级畜牧师、教授。她本该在宽敞明亮又整洁的办公室里自在悠闲地吹着空调,时而沐浴着从窗外斜射过来的温暖阳光,时而吸吮着窗台白色茉莉散发着的淡淡清香。可她2010年主动辞去已担任三年的科研督导处副处长职务,重新成为一名普通专任教师, 30多年的筑梦生涯,已使得她在教育科研事业上频获嘉奖,声名远扬。
她历久风尘,与“鸡”相伴相随,硕果累累。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运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初步育成了适合成都地区地理气候和市民消费习惯的优质鸡品种——成农院农凤鸡。鸡舍的环境是十分艰苦的, 90平米左右的鸡舍却被管理得井井有条,鸡舍里暗黄色的灯光安静地照在每一只鸡身上,装食物的小桶也是排列地井然有序,笼中的鸡性状不一,形态迥异。每一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编号。在鸡舍里,常常穿梭着周老师的身影。她总脚穿一双黑色筒靴,身裹一套普通白色养殖场工作服,却衣褐怀宝。手托住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一只黑羽、凤头、矮脚、毫不起眼的小小“农凤鸡”, 观察它的生理动态,皱着眉头深深地思索。一旦鸡有不寻常的地方,她就充当“神医”,对症下药。当鸡再度活蹦乱跳时,她也会眉笑颜开。
第一次见面就被她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温婉的外表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一双温和的眼睛犹如黑夜中深邃的星空,弯弯的眉毛犹如飘飞的柳叶,嘴角勾勒出的弧度犹如大海上行驶的小船。说话的样子和颜悦色,总乐不思蜀地娓娓道来这五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承载着对我们满满的关爱。岁月的年轮不仅使她变得满腹经纶,还让她诠释生命的过程中,逾加顽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筑梦者”
周大薇教授出生显赫,从小在市区长大,其父亲是市农委领导。可她身上却丝毫没有娇娇滴滴的性格特点,父亲从小教导她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掌握真本领,并且培养她吃苦耐劳的品格,大学毕业就让她远离成都市的北郊——成都华蓉牧工商联合公司种鸡场工作。每天五点半起床,挤公交,赶山路,风雨无阻,每天回到家已经是华灯初上,八年筑梦岁月如一日。途中,发生过车祸,头部受伤,手指骨折,可她也一直坚持着梦想。周教授曾说过:“凡是与养鸡有关的工作,我都乐于承担。”
她是一位心系学生的老师。在暑期,经周老师同意,我拥有了在鸡舍里实习的机会,为了更加的了解农凤鸡,我和这群鸡“打成了一片”。在这过程中,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就会打电话询问周老师,并且向周老师汇报鸡舍里的情况,周老师也会耐心地给我分析、讲解。可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每日繁琐与重复的工作使得我意志消沉。想想朋友们都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的美好场景,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那天,夏日的阳光如往日一样炙烤着大地,地面上还残留着昨夜雷击过后的绿色枝叶,校园里除了能听见树上蝉的聒噪声,一片寂静。我正坐在板凳上发呆,突然被一个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叫住了,抬头一望,原来是周老师,她穿着一身藏蓝色裙子向我走了过来,额头上有几颗大又亮的汗珠,手里提了一袋水果,还有一些煮饭的食材,笑盈盈地对我说:“我买了一些吃的,过来看看你。”于是,把东西递给了我。在交谈过程中,我也向她诉说了我的苦恼,她像朋友一样开导我,像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一般,再三叮嘱我要避免中暑。在她的庇护下,我懂得了在艰难中学会坚持不懈与吃苦耐劳,在迷茫困惑时学会豁达乐观。
在教学课堂上,周老师深知“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她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她经常把课堂搬到养鸡场,自己站在鸡群中、踩在鸡粪上为学生示范,几乎每一个重要环节,她都会言传身教,分享着鸡舍里的故事,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说得生动、细腻。我们也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喜悦。我们对这位 “鹤”立鸡群中的周教授满怀敬意与喜爱。
她指导的学生自主创业养殖生态鸡,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典范。宋前兵是07级毕业生中创业成功的典范之一,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购进两批农凤鸡鸡苗,因为家境贫寒,无法负担这笔费用,周大薇教授了解这位同学的家庭情况以及为人踏实肯干,积极上进。于是主动借出这笔钱,并且在创业过程中,从饲养到销售,她都一丝不苟地对宋前兵进行技术与管理指导,把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合二为一,帮助实现新一代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宋前兵曾说:“在周教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思路有很大启发,她的恩情会一直铭记于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周教授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她倾尽一生奉献于科研教育事业,与鸡结下良缘。耐住寂寞,培育出一只只“农凤鸡”,孕育出一代代“龙凤人”,她用实际行动舞动着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谱写出了人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