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英国365平台页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农院榜样 >> 正文
我那爱吹“牛”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6-04-18

我那爱吹“牛”的老师

“吹牛哥”高大威猛,第一次见到“吹牛哥”是在大一下学期他担任我们班《动物营养与饲料》的任课老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自那以后,班上同学中间还流传着刘老师“笑里藏刀”的传说。为什么说刘老师爱“吹牛”而且“笑里藏刀”呢?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一)        “吹牛”吹出了为人之道

“吹牛哥”说他的研究生是在西南大学度过的,在校期间参与了国家“十一五计划”中一个重点项目——肉牛的品种推广,毕业后在资阳市的一个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吹牛哥”说他最喜欢的动物也是牛,在他的课堂里也会经常列举有关牛的例子,原因是他觉得牛长得憨厚忠实,他很喜欢牛。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刘老师的品质与牛也有些类似吧!憨厚、忠实、勤劳、勤勤恳恳、始终如一,骨子里从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平凡的世界》里主角孙少安的味道,这就是我那爱“吹牛”的刘老师。

(二)        “吹牛”吹出了工作经验

“吹牛哥”的课堂十分生动有趣,讲解枯燥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经常用轻松调侃的方式将自己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所遇到难题和走过的弯路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少走他所走过的弯路。“吹牛哥”在奶牛场工作时买进了一批兽药,疏忽了查询该批兽药的批准文号。不料那天杀的兽药店老板竟然卖了一批假兽药给我们的“吹牛哥”!这导致了奶牛场直接损失近百万,“吹牛哥”也因此险些丢了饭碗儿。事后虽然经过法律渠道,挽回了所有损失,但是“吹牛哥”在提起这起事故的时候还是显得懊悔不已。通过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吹牛哥”告诉了我们工作一定要求精求细,半点马虎不得。

(三)        “吹牛”吹出了实践经验

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课上做青贮饲料的时候,经过刘老师的一番讲解之后。大家一脸茫然,都不知道含水率70%的植物是怎样的状态,刘老师微笑着说:“含水率在实验室能够通过烘干称重法测定出来,但是要称重、烘烤至恒温、称重、称量再计算。”刘老师话音未落,大家就在议论着这种方法的复杂和烦琐性,此时刘老师得意的的说:“这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不多,更多的是用手去揉搓、挤压后紧握,水欲流而不滴即可。”别以为刘老师真的是在吹牛呢!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描述之后,刘老师蹲了下去,抓起一把牧草在手里随心所欲的揉捏、挤压、紧握之后,给我们挨个挨个地观察,仅仅3分钟,一切搞定,此举可真让大家是都看得心服口服啊。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这样的带着实践经验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四)        “吹牛”吹出了专业视野

大二上学期,我选修了刘老师的《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课,通过又一学期的相互了解与认识,让我和刘老师这位爱吹牛的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我也在刘老师的身上学习到了更多的实用的专业知识。每隔一段时间,刘老师都会和我一起去后街的“茶不思”水吧去吹吹牛。喝着柠檬水,探讨着现代畜牧业、观光农业、健康养殖的一些最新的动态,刘老师通过对自身创业故事的分享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入剖析,让我在专业方面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五)        “吹牛”吹成了良师益友

他是我的良师,他是我的益友,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天使般的微笑。实际上从第一节课“吹牛哥”给我们“吹牛”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位诙谐幽默、经验丰富、平易近人的青年教师。接触多了逐渐的就和昌林兄成了很好的朋友,渐渐的也知道了昌林兄严格要求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在学习上,昌林兄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是他对工作认真的一种表现,更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负责。昌林兄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他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智慧,这些都是在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论语》里说:“良师益友,十载春秋,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人生中能遇上此良师益友,乃三生有幸之事。遇此良师,会为你指引方向;交此益友,会与你结伴同行。有了方向,有了同行者。那么,再苦的人生又何妨呢?此时,我更加的欣赏唐甄的那句“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这就是我们所敬重的那位爱“吹牛”的刘老师。